玩具產業/與時俱進 再創產業新高峰
國際商情雙周刊 2009/12/17
 
歷經台灣從代工到享有玩具王國美譽的巔峰,「時間帶來機會,也帶走競爭力,」面對中國大陸玩具產業崛起,這位台灣玩具業老將,不但成立「台灣玩具研究發展中心」、集結同業拓銷大陸市場,希為再創台灣玩具產業新契機,並對地球環保與淨化人心
 
【撰文/溫鳳鳴】

專訪 台灣區玩具工業同業公會榮譽顧問 王雲平

 

因為熱愛,全心投入玩具產業迄今26年,歷經台灣從代工到享有玩具王國美譽的巔峰,「時間帶來機會,也帶走競爭力,」面對中國大陸玩具產業崛起,這位台灣玩具業老將,不但成立「台灣玩具研究發展中心」、集結同業拓銷大陸市場,現更轉戰環保塑膠原料產業,希為再創台灣玩具產業新契機,並對地球環保與淨化人心貢獻心力。

 

玩具產業是台灣重要的傳統產業之一,二、三十年前從製造小槍、氣球及簡單木製玩具開始,經過業者不斷努力,在1990年代曾攀達最輝煌的時代,於1987年出口曾高達1,074億美元,曾有「玩具王國」之稱。台灣區玩具工業同業公會前理事長、現任榮譽顧問的王雲平娓娓道出台灣玩具產業的經歷。

 

「但是,中國大陸崛起後,台灣玩具產業已有一半外移了。」王雲平認為,隨著國際競爭優勢的移動,產業梯度輪轉到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去發展,是不可避免的趨勢。「每一個產業在每一個地區都有一定的存活期,並不能永久,傳統產業的巔峰期大概是二、三十年吧!」

 

鼓勵自創品牌 積極登陸拓銷

 

然而,台商外移中國大陸依然要面對當地仿冒風氣的威脅,所以在經營上仍十分辛苦。「基本上,玩具業者必須在產品設計方面不斷創新,或在結構上不斷有所調整,才能突圍生存。」王雲平進一步指出,台灣由於IC產業較強的緣故,因此,在教育類及電子類玩具仍具競爭力,目前年產值約4億多美元。

 

談到台灣玩具產業目前面對的市場情勢及未來發展因應策略,王雲平說,台灣玩具業者現在不但要面對少子化、銀髮族人口上升的全球趨勢,還要抵抗電子、電視遊樂器及線上遊戲等帶來的衝擊,此外,電子化高附加價值產品仍無法銷入兒童人口多、購買力卻低的落後地區(如印度、非洲及中南美等諸多國家),因此,競爭得非常辛苦。

 

「但是,台灣業者相當有韌性,也都會設法找尋自己的出路。」王雲平說明,業者為了因應環境的改變以及市場規模的萎縮情況,已紛紛調整策略,例如轉向生產適合成人遊樂、家庭同樂,或用於銀髮族運動復健等具功能性類型的產品發展。「前一陣子我曾看到有廠商將兒童玩的木製直線型音階鐘,改為適合給老年人運動或復健的曲線型產品,是一個很不錯的創意!還有生產海灘玩具、兒童腳踏車等夏季玩具的廠商,就與生產耶誕節玩具的廠商共同合併,相互分攤銷售季節空檔的費用,以節省如人事成本開銷等。」

 

至於如何掌握時勢,再創產業生機,王雲平認為,台灣業者技術及創意皆已俱佳,在國際間應再加強與當地進口商合作,使產品更貼近當地消費者的需求與喜好,於持續自創品牌的耕耘外,更應該積極開拓中國大陸廣大的內銷市場。

 

把關玩具安全 成立研發中心

 

在長期投入與關注玩具產業中,王雲平見到許多玩具因設計或製造不當而造成兒童傷害事件,為了替台灣兒童玩具在安全方面盡一份把關的責任,14年前王雲平積極創立了「財團法人台灣玩具暨兒童用品研發中心」,從一間小實驗室,發展成到今天有員工20幾人、基金近新台幣億元的規模,「玩具研究發展中心成立以來,一直都在協助為台灣兒童玩具的製造及進出口做把關的動作」,這也成為在他長期經營玩具產業的歷程中,心中最引以為傲的成就。

 

至於開拓中國大陸市場,王雲平樂見「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」(ECFA)能儘速簽定;他樂觀認為,隨著中國大陸市場未來將更開放,台商產品因設計、研發及安全等方面較強,將更具競爭優勢。
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國際商情雙周刊》第282期】

資料來源: http://mag.udn.com/mag/newsstand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206&f_SUB_ID=4221&f_ART_ID=22671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256622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